前兩天的G7峰會上,拜登主導G7啟動了一個名為“全球基礎設施伙伴關系”(PGII)的大計劃。
簡單來說,就是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,幫助發(fā)展中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。
雖然這個計劃沒有明說是針對中國的,但拜登一句“要讓世界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好處”,馮德萊恩一句“要告訴發(fā)展中國家他們有選擇”,擺明了就是沖著“一帶一路”來的。
當然,G7針對中國沒啥稀奇的,咱這幾年也見多了,這件事最具故事性的地方其實在于,一模一樣的情節(jié),拜登去年就已經帶著這幫人演過一遍了——
2021年6月,也是歐洲,也是G7峰會,拜登領著G7領導人,也是宣布要啟動一個“由主要民主國家領導的、高標準、透明的基礎設施伙伴關系”,語氣間也是暗戳戳地內涵“一帶一路”,和這次的6000億計劃如出一轍。
當然,也有不同。
一個是,去年那個計劃的名字叫做“重建更好世界”(B3W),更加口號化。
另一個就是,去年6月那會兒,拜登還沒有被現實毒打,明顯比現在更有雄心和魄力,今年搞PGII才投資6000億,去年的B3W可是號稱要為發(fā)展中國家的40萬億美元基礎設施需求提供資金的!
40萬億美元啊朋友們,這是典型的吃漢堡就蒜——多大的口氣!
好,那這么個龐大的計劃,拜登準備怎么著手呢?
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當時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就帶著一個代表團,非洲、中美、亞洲兜了一大圈,特別是在中國占據明顯優(yōu)勢的西非塞內加爾和加納等國做了重點報道,說當地是夾道歡迎,盛贊美國和中國不同,比如不會要求簽訂保密協(xié)議,或抵押其港口或機場云云。
那這么好的項目,自然應該是全球響應了?
于是,在白宮公布的計劃里,一大票項目進入了流程,說預計到2022年年初,什么印度的太陽能發(fā)電廠項目、薩爾瓦多的水處理設施項目、南非的COVID-19藥物和疫苗研究與制造項目、肯尼亞的農村數字連接項目、巴西的女性企業(yè)家投資項目等一大批項目,都會陸續(xù)上馬!
白宮當時還很驕傲地說,透過這些項目,美國希望能證明B3W概念的可行性。
然而,一年的時間過去了,熱熱鬧鬧地宣傳一波之后,拜登似乎把這茬給忘了!
截至2022年上半年,整個B3W計劃加起來只干了不到600萬美元的事兒,還都是用于資助美國自己的互聯(lián)網和清潔能源項目。
更慘的是,B3W(“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”)是來自拜登的競選口號,拜登本來是打算用這個口號國內國外通殺的,結果因為搞不定民主黨人,B3W出師未捷,先在美國國會上夭折了。
也就是說,B3W現在已經不具備可行性了,再搞下去就是打拜登的臉了。
所以G7這次提的這個“全球基礎設施伙伴關系”(PGII),其實就是舊瓶裝新酒,把B3W這個失敗項目重新包裝一下,換個名字又重新啟動了一遍。
一年之內推了B3W又推PGII,那拜登為啥對搞全球基建有這么大的執(zhí)念呢?
其實說起來不光拜登,西方國家這幾年的全球基建新計劃一直層出不窮:懂王時期搞了個“藍點網絡計劃”,歐盟搞了個“全球門戶計劃”、“全球聯(lián)通歐洲計劃”,英國搞了個“清潔綠色倡議”,日本搞了個“擴大優(yōu)質基礎設施合作伙伴關系”,就連美日印澳“四方安全對話”都有個“基建伙伴關系計劃”,都是聲稱要幫發(fā)展中國家搞基建投資。
但這個事兒的矛盾之處在于,僅僅在前幾年,G7還是不屑于幫發(fā)展中國家投資基礎設施的。
本來按照G7的承諾,每年應該拿出GDP的0.7%來為發(fā)展中國家提供發(fā)展援助,但這些年實際落實下來的,每年平均只有0.32%,一半都不到。
為啥?因為基建這活兒風險大、收益低,無論是G7國家還是私人企業(yè),都找不到大規(guī)模投資的動力。
真正給他們動力,讓他們計劃推了一個又一個的,還是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!
在西方人眼里,“一帶一路”從誕生開始,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基礎設施合作倡議。
原因很簡單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很多國家都存在政治和安全局勢不穩(wěn)定的情況,動亂的風險很大,單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缺乏經濟合理性和可行性,但中國還是花大力氣給建起來了,比如巴鐵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。
這就說明,“一帶一路”壓根兒就不是個追求投資回報的經濟計劃,必然還帶著其他的考量。
什么考量呢?西方大概的邏輯是這樣的——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基建落后,根本無從發(fā)展,于是中國帶來了資金和技術,修橋鋪路,制造貿易便利,雙方合作的空間就順勢打開了吧?
然后,中國再將低端制造業(yè)轉移到這些國家,打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性供應鏈網絡,而這個過程,實際上也是中國在重塑和主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(fā)展模式,這些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必然上升吧?
這就有點類似當年美國的“馬歇爾計劃”,最后的結果,就是中國打造的經濟一體化的圈子越來越大,成為了影響各國飯碗的舉足輕重的存在,全球經濟格局越來越向中國傾斜。
而借助經濟利益的“綁定”,中國就可以以“經濟共同發(fā)展”的模式,輸出中國價值觀,推進“發(fā)展與責任共同體”以及“命運共同體”的建設,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利益共同體。
更可怕的是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的縱深發(fā)展,尤其是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不斷延伸,當中國與各國的內生經濟聯(lián)系建立起來后,有了充足的戰(zhàn)略立足點,中國海軍就可以在海外布局,維持中國在全球的軍事和戰(zhàn)略存在。
到了這一步,其實經濟意圖和政治意圖就已經重疊了,中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勢力范圍,從陸上和海上兩條路線,貫穿亞歐和印度洋地區(qū),重繪了亞歐大陸的地緣地圖!
這個過程,也就是中國全面顛覆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過程。
所以在西方人眼里,“一帶一路”就不是個單純的經濟倡議,而是一個讓中國經濟發(fā)展模式“統(tǒng)治世界”的地緣政治戰(zhàn)略,是一個帶有“中國野心”外交政策,其體現的高度整體性、統(tǒng)一性和強執(zhí)行力,高明到讓人害怕!
所以,在去年啟動B3W的時候,就有美國官員說,“到目前為止,我們還沒有提供一種反映我們的價值觀、標準和經營方式的積極替代方案?!?/strong>
這背后,就是對“一帶一路”這個系統(tǒng)戰(zhàn)略的無力和焦慮。
美國的智庫在這個問題上更是一邊倒,齊力鼓吹基礎設施是一個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”的戰(zhàn)略問題。
這也是為什么,拜登搞B3W不成,又要執(zhí)著地包裝一個PGII出來的原因——因為美國不能缺席,一缺席就相當于把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了。
最簡單的例子,美國視作內湖的南太平洋地區(qū),美國視作后院的拉美地區(qū),這幾年是怎么丟的?
所以,G7這兩年扎堆搞基建,就是為了對沖“一帶一路”在全球各地不斷增長的影響力。
那么這個新啟動的PGII,真的會對“一帶一路”構成威脅嗎?
戎評可以肯定地說:不會!
因為西方這些趕鴨子上架的大規(guī)?;ㄓ媱?,存在幾個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首先是模式問題。
就像上面說的,G7壓根兒就不是要做基建這件事兒,和幫助發(fā)展中國家也沒有一毛錢的關系,從頭到尾只有一個目標:對抗中國。
不管是B3W,還是PGII,存在的前提,都是先假設有一個“低標準、不民主、不透明”,以及有債務陷阱、為中國戰(zhàn)略私利服務的“暗黑版一帶一路”,而G7是在用一個“高標準、民主、透明”方案來替代它。
但這個假設,是西方意識形態(tài)下臆想出來的,真正放在發(fā)展中國家,吃飽了撐的才會附和你意識形態(tài)那套東西。
發(fā)展中國家需要的,就是“一帶一路”這種只談經濟合作,而且合作流程簡化,不用在人權、氣變、廉潔和國內法律這些方面被人指著鼻子罵,同時也不用“選邊站”的方案。
相對應的,西方這種高舉意識形態(tài)大旗、摻雜一大堆附加條件和政治說教的方案,最后必然會水土不服。
所以說,G7的基建計劃先天就不足,怎么和“一帶一路”競爭?
其二,資金問題。
基建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項目,西方國家搞基建,費用通常需要中企的2-3倍,加之美國等國沒有制造業(yè)的支撐,基建項目很多只能外包出去,耗費更大。
因此要贏過“一帶一路”,G7必須籌集到比“一帶一路”更多的投資。
尤其是G7吹的“高透明度、可持續(xù)性和環(huán)境友好”的基建,沒有花不完的錢,用啥來支撐?
所以問題的關鍵,就在一個“錢”字上。
在G7的設想里,錢的來源主要分成兩個部分,政府投資一些,然后大頭兒找私人投資。
這靠譜嗎?
以美國為例。
美國政府籌集資金的渠道包括兩個方面,一個是金融部門。比如去年的B3W,主要就是打算通過美國國際開發(fā)金融公司(DFC)來提供資金,但DFC總預算頂天也就600億,而且預算授權2025年就到期了,拿什么參加你拜登的5年期計劃?
另一個國會撥款就更不用想了,拜登上臺后拼了老命推的基建法案,在國會給砍成了啥樣?本國投資都砍,對外投資還能讓你過關了?
同樣的,其他G7國家也好不到哪兒去,新冠疫情以來,哪個發(fā)達經濟體沒有債務高企的問題?誰家財政不緊張?法德本身的債務加劇,已經帶得整個歐元區(qū)很危險了,歐洲自己都急需投資,這時候還能給發(fā)展中國家當財神爺?
政府投資不可行,G7各國政府當然最清楚,所以這部分只是起個杠桿作用,重心也是放在吸引私人投資上。
但私人資本是要賺錢的,投資發(fā)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這活兒,回報周期長、收益低,還容易面臨政治不穩(wěn)定、安全環(huán)境復雜、償債能力不足、法治和營商環(huán)境不健全等諸多風險,私人誰會愿意去?
根據戰(zhàn)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測算,2015-2019年G7國家私營部門對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僅為221億美元,年均僅44億美元
但凡這活兒真那么吸引人,西方資本家們會每年只投44億?
其三,協(xié)作問題。
前面咱們說過,除了美國主導的B3W和PGII外,歐盟有“全球門戶計劃”和“全球聯(lián)通歐洲計劃”,英國有“清潔綠色倡議”,日本有“擴大優(yōu)質基礎設施合作伙伴關系”,此外,“四方安全對話”還有個“基建伙伴關系計劃”。
這些計劃在成員覆蓋、融資方式、重點方向上并不一致,這就存在一個利益協(xié)調的問題。
比如歐洲主要關注巴爾干地區(qū),日本多年活躍在東南亞,美國則更傾向于投資“印太”。
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各方只可能專注于自己的小計劃,而不是G7的協(xié)作框架,這就讓PGII有被架空和邊緣化的風險。
這也是美國面臨的普遍問題,各種小圈子太多了,反而形不成一個最優(yōu)的、單一的同盟戰(zhàn)略,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具備鮮明政治體制優(yōu)勢的統(tǒng)一國家面前,你盟友再多,就這么零零散散地湊一塊兒,能比得上中國國家的組織能力和效率?
其四,美國問題。
在全球基建投資方面,美國面臨的問題很多,主要有兩塊。
一個是美國政府能力不夠。
拜登政府本來就弱勢,現在支持率屢創(chuàng)新低,執(zhí)政基礎就更弱了,這種情況下,拜登還能協(xié)調多個單位、廣泛號召公私各個部門,來推動一個大計劃?反正我是不信的。
而且美國人現在正因為高通脹焦頭爛額,加上美國本國基建都一團糟,這時候你推幾千億美元的海外基建投資,能不能推動不說,“美國優(yōu)先”的大旗還扛不扛了?民主黨年底選舉還選不選了?
所以,這個計劃最大的不確定性,可能就是“拜登不行”。
由“拜登不行”還可以引出了另一個問題——2024年,如果特朗普老寶貝兒回歸了咋辦?
現在的PGII基建計劃是拜登主導的,毫無疑問不符合共和黨的胃口。
比如拜登把氣候變化作為絕對的“優(yōu)先事項”,共和黨一上臺,能容你這個?特朗普當年手撕《巴黎協(xié)定》,可是順暢得很!
現在G7跟在拜登身后屁顛屁顛的,等到時候懂王上臺了,越努力就越是“有罪”。
這誰還敢跟著拜登沖鋒?
所以,別看全球最發(fā)達的七國集團聯(lián)手圍攻“一帶一路”,似乎噱頭很足,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抄著咱們的作業(yè),畫了個紙老虎而已。
文章最后,戎評有話說
“一帶一路”的成功,一方面源于“基建狂魔”踏踏實實搞建設,另一方面,是因為我們有高度統(tǒng)一的頂層戰(zhàn)略,有以十年為單位慢慢布局的耐心。
這兩點,都是美國不具備的。
所以美國在“建設”上是不可能追上中國,這些年來,針對“一帶一路”,更多的是在各種挖墻腳的陰招損招上,什么軍事圍堵、污名化、否決中國標準、對參與國各種威逼利誘等等,都用了個遍。
但“一帶一路”還是在步步為營地推進。
我們幫著非洲人通電,幫著中亞內陸國對接全球貿易,幫著老撾通高鐵,幫著巴鐵動蕩地區(qū)建經濟走廊,幫著當地政府創(chuàng)造稅收,幫著當地百姓增加就業(yè)。
相比西方畫餅,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利益,所以哪怕以美國之強、西方之富,將近十年也沒有想出破解“一帶一路”的招數來。
但“一帶一路”不會永遠這樣被動,現在我們提倡“講出絲路事實,講好中國故事”,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,未來中國的價值觀、發(fā)展模式、建設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構想,遲早會走出去,成為中國代表全球新秩序的底盤。
西方關于“一帶一路”的焦慮,遲早會走進現實。
這是一場中國的游戲,想要在中國的游戲里打敗中國,拜登打瞌睡的時候多做做白日夢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