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德國咨詢公司Falkensteg公布最新數據顯示,2024年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過 1000萬歐元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破產,同比增長60%。據了解,包括汽車行業(yè)在內的商業(yè)領域,上半年德國共有162家年營收超過1000萬歐元的公司申請破產,同比增長41%,其中房地產、汽車供應鏈和機械制造成為重災區(qū)。
汽車產業(yè)電動化轉型對傳統車企和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。電動汽車零部件研發(fā)需要投入大量資金,與此同時一些歐洲企業(yè)還要保持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領先地位,這就意味著要在兩套技術平臺上進行雙重投入。
然而,在歐洲,由于電動汽車普及速度緩慢,汽車整體銷量仍處于歷史低位。此外,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率也在不斷下降,企業(yè)難以實現營收和利潤增長。
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艱難的電動化轉型,跨國零部件巨頭會審慎考慮每一筆支出。在外界看來,受歐洲經濟疲軟、通脹高企,以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帶來的成本激增等多重因素的沖擊,這些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面臨的經營壓力劇增,迫切需要降低成本,特別是進入2024年之后,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廠商裁員舉措愈加頻繁,加入裁員潮的頭部供應商也越來越多。
今年1月,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博世集團宣布,計劃在2026年前裁員1200人,其中950人在德國本土,裁員計劃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與控制系統事業(yè)部(XC)。
這并非博世集團首次宣布裁員計劃。
時間回撥至2023年12月,博世集團表示,2025年前,位于德國西南部的費爾巴哈工廠和施維貝爾丁根工廠將裁員至多1500人,作為2025年起每年節(jié)省4億歐元開支計劃的一部分。
今年2月,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宣布,其軟件和電子部門將在2026年底前裁員至多1200人,原因是高通脹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上升,正在增加“必要的支出”,并在減緩行業(yè)向“電動汽車的過渡”。
無獨有偶,包括采埃孚、舍弗勒、法雷奧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均公布相應的舉措。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稱,采埃孚正在加快人力成本的削減速度,原定于2030年完成的2900個工作崗位裁撤計劃,預計將提前至2026年前完成。
這一裁員行動聚焦在采埃孚位于德國的薩爾布呂肯工廠,其員工人數約為9000名。
作為采埃孚最重要的乘用車自動變速器生產基地,薩爾布呂肯近些年正在面向電動化轉型。但多項研究顯示,建造電力驅動裝置只需要傳統變速器大約一半的人力。
繼年初宣布裁員后,總部位于法國的零部件巨頭法雷奧開始考慮出讓生產基地。據報道,法雷奧正在為法國兩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和一家研發(fā)中心尋找買家,這一決定將影響大約1000人的就業(yè)崗位。
據了解,今年年初,法雷奧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150人,其中235個位于法國,735個位于歐洲。法雷奧表示,裁員是為了提高集團在汽車電氣化背景下的競爭力和效率,希望通過建立一個更加靈活、連貫和完整的組織來加強競爭力。
上述提及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大多為德國在各垂直領域沉淀已久且規(guī)模龐大的頭部企業(yè),而對于部分規(guī)模較小的汽車零部件廠商而言,它們的日子更不好過了,破產或者重組或許已經成為常事。
例如,德國Allgaier于2023年7月申請破產,其客戶包括保時捷。今年2月底,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Eissmann也申請破產,此舉可能會危及全球約5,000個工作崗位,其中1000名員工在德國工作。
毋庸置疑,所有大型零部件供應商都需要面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轉型,這項變革帶來的成本十分高昂。同時,初期電動汽車業(yè)務的利潤還遠不能與傳統燃油業(yè)務相比,在歐洲電動化趨勢放緩的情況下,訂單量也會隨之減少。
基于此,有業(yè)內人士預測,下半年德國汽車供應商的破產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,由于內燃機技術需求下降或推遲,以及能源價格附加費和通脹補償等因素帶來的壓力,傳統驅動技術正在面臨更大的挑戰(zh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