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1日在互聯網上的悲情故事,無過于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和一位剛剛被優(yōu)化了的老員工在內部論壇上隔空對話。
已經流傳了多日的美的大規(guī)模裁員信息,經此已經實錘。此前傳說的數字高達50%,被方洪波斥為“無中生有”。雖然方洪波和美的官方都并沒有披露具體的數字,但從如此嚴肅的對話和其后媒體披露的細節(jié)來看,肯定不會是輕描淡寫。
老員工的帖子里寫道:
“挺突然的,一下子就接到了被優(yōu)化的通知。……這些年最對不起的就是家庭,尤其是父母和老婆?!?/em>
76歲的父親癌癥,在疫情期間,由75歲的老母陪著排隊看病,其間的艱辛,不論可知。2009年孩子出生,出差在外,老婆獨自去醫(yī)院生產。
“第二感覺對不起自己的身體?!?/em>
2019年做實驗受傷,為了趕工加班沒有治愈,于是落下了后遺癥。
“現在想想,還是太善良。房要供,娃要養(yǎng),打碎牙齒和血嘗?!?/em>
最后他留下了一首詩:
世人皆贊春花好,春光也曾綠葉妝。世人都夸后浪新,轉眼后浪成前浪。
▲方洪波的回復(圖/網絡)
方洪波回復說:
“認真看了,有些傷感,同時也深感慚愧?!?/em>
“時代的洪流中,我們總會在某一刻,忽然意識到命運的不可抗拒;正如我們懼怕黑暗,但夜晚還是會如期到來?!?/em>
他解釋在2020年的疫情之后,公司一直堅持,但現在卻面臨了更大的壓力和沖擊,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。
他也留下了一句感性的話:
“借用很多年前張愛玲的一句話,‘像不會再有明天一樣努力,像明天一定會來一樣夢想?!?/em>
這場對話的悲情之處在于,它像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愛情:我們之間彼此愛戀,卻竭力在摧毀對方。
是什么讓他們走到如此地步?
01
在隨后《21世紀商業(yè)評論》的報道中,一位美的內部員工,給了美的裁員更加詳細的信息?,F在已經是第二輪(裁員),第三輪將在6月,裁掉1/3的人很正常。
“沒有絕對安全的部門,比例不一樣而已。”以后每個月都有,后續(xù)可能還有4、5輪。
據說,在2021年底,方洪波為首的管理層,就已經做出了“未來三年是寒冬”的預測。所以美的的核心,是恢復盈利。
因此,這次美的裁員,按照官方的說法,是裁撤掉了非核心業(yè)務,而只留下了核心的業(yè)務。
圖/網絡
然而這篇報道很有些溢美方洪波的意味在里面。它的意思是說,十年前,方洪波進入美的的時候,就曾經大刀闊斧地重組美的,砍掉了許多冗余的項目,一路帶領美的,創(chuàng)造了今天的營收超越3000億的豐功偉績。而這次,方洪波依舊雄心勃勃,通過裁員和優(yōu)化,依然能夠超越三年寒冬的經濟周期。
但是這篇文章作者和方洪波大概都忘了,10年前,中國是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(huán),供應鏈結構如日中天的時候,疫情尚未發(fā)生,封城從未聽聞,中國制造蒸蒸日上,國民手上的可支配收入正在沖向頂端。
方洪波還沒有真正吃過虧,他顯然并沒有歷經滄桑的俞敏洪那樣明達世事。
在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的對話中,俞敏洪說道:
“現在城市的孩子,如果失業(yè)了或者找不到工作,他們立刻連房子都沒了,因為很多人沒有房子,租房子住。即使回到家鄉(xiāng),可能在家鄉(xiāng)也沒什么資源的?!?/em>
▲俞敏洪(圖/網絡)
俞敏洪自己大概沒有那么大的憂慮。據說到2月份他的賬面上還有44億美元。但是5月中旬的時候,他要求管理干部迅速節(jié)流,“否則撐不了多久,新東方可能就完蛋了?!?/span>
可是關鍵問題是他開不了源。已經拋頭露臉的直播,場均營收都不到20萬。
02
不管俞敏洪自己前程如何,似乎他對于年輕人的擔憂,還有一定的道理。
就業(yè)和失業(yè)的形勢,似乎空前地嚴峻。有許多調查和數據,都一再說明了這個問題。
2022屆大學畢業(yè)生的數量高達空前的1076萬,而迄今為止的簽約率,男生只有22%,女生只有10%。四月份的數據更加嚇人,16-24歲的年輕人失業(yè)率高達18.2%,是有記錄以來最高。
圖/財新數據
但是這些中老年人的擔憂在年輕人看來,簡直就是杞人憂天;俞敏洪所說的退路更加像是一場毫無意義的玩笑。
事實上,年輕人對于職業(yè)的認知,已經超越了以上所有企業(yè)家和曾經的職場成功者最狂野的樂觀。
華東政法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所做的一個長達5年之久的社會調查,針對大學生就業(yè)觀,從2015年到2020年進行了觀察。
試舉大學畢業(yè)生的一些職場觀吧。在選擇工作的標準前四項,發(fā)展空間、收入、能力提升和個人興趣優(yōu)先。追求物質財富的積累和實現財富自由的愿望更加強烈。所以,他們對于工資預期在過去五年里有了大幅提升,首份工作的月收入期望在8000以上的,從11.8%,上升到了33.9%。
那么他們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?體制內。
理想就業(yè)方向的體制內偏好。選擇公務員、事業(yè)單位和國企的比例到達了42.9%,將近一半了?;ヂ摼W+民企,不過區(qū)區(qū)13.1%。
這個調查還有一個結論: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家國責任和個人理想。
有機構調查說,2019年Z時代的人均可分配收入就已經達到了3501元,而同期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61元。
也就是說,年輕一代人手上的現金,比他們的父母還多。這些錢從哪里來?一方面我們看到的,是獨身子女時代父母傾其所有的供養(yǎng);另一方面,他們完全大喇喇地告訴我們:互聯網、大廠、游戲,等等這些平臺已經足夠供他們養(yǎng)活自己了。
這印證了一個江湖傳說:靈活就業(yè)人數超過了2億人。
03
但是不知道大家都聽到了互聯網大廠的風聲鶴唳沒有?
從2022年年初就已經開始,在3月和4月開始逐漸推高的裁員大浪,風口浪尖上的,全是這些互聯網大廠。
美團的裁員從原本的優(yōu)選事業(yè)部,已經蔓延到了到家、到店、打車、團好貨、企平、美團平臺等幾乎全線所有工種。
字節(jié)跳動創(chuàng)新業(yè)務線一整條消失;快手不僅涉及電商,連算法、商業(yè)化、游戲等核心業(yè)務線都開始優(yōu)化……京東、滴滴、愛奇藝、B站、喜馬拉雅、有贊、微盟,凡是你聽說過的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,全部中招。
所有的大廠小廠都在斷臂求生。
一種是斷臂,價值滑滑梯。在納斯達克上,中概股全面腰斬,甚至跌去90%,100多家企業(yè)的所有市值,都趕不上蘋果一家,然后大多數公司都被列入了預退市名單。
另外一種是求生,就是裁員,試圖通過收縮業(yè)務線減少支出,來獲得生存空間。
有人指責說,這些互聯網大廠其實是通過裁員,來提高利潤率。這就搞笑了。許多正在裁撤的業(yè)務線本來就是屬于擴張型的,現在經濟形勢緊張,裁掉虧錢的部分,以求能夠擴大核心業(yè)務的利潤率,這有錯嗎?難道要整個公司都處在虧損狀態(tài),才是正常的?
大廠都撐不住了,背后其實有更多的小廠,早就不行了。
▲5月,空蕩蕩的南京路(圖/網絡)
微信公號“獸樓處”前兩天發(fā)了一個稿子《他們都沒做錯什么》,說的就是在這場大潮中中小企業(yè)的困境,許多都已經倒閉了。但是他們都沒做錯什么,只是因為時代的大潮。這篇文章起源于知乎上一篇瀏覽量近千萬的帖子:《請問今年真的有很多私營企業(yè)破產,很多人失業(yè)嗎?》
其中有600多個回答。在這些回答里,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到東北,一些中小型的民營企業(yè)家在告訴一個事實,我們倒閉了,我們撐不下去了。一個60多人的企業(yè),變成了初創(chuàng)時劉關張三人的狀態(tài);一個曾經年收入過億的外貿企業(yè),老板每天的工作,都是研究疫情新聞。
互聯網大廠不是傳說中的聚寶盆,你往里面丟一個金元寶,不需要任何加工就能夠往外涌出更多金元寶。它們需要許多消費者真金白銀往里面填錢:需要廣告商投廣告,需要玩家充值,需要消費者購買。
中小業(yè)主沒有收入,工人沒有了工作。社會資本在不斷流失,社會工作崗位在不斷消失。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,消費者手上的可支配收入減少了,互聯網的營收之道自然也會干涸。
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市場原理。
但是年輕人不懂,他們以為互聯網平臺會源源不斷發(fā)錢給他們。
04
到最后,只有那些經歷了世事滄桑的中年人知道輕重。
《經濟觀察報》寫下了《疫情下失業(yè)的中年人》。他們在脈脈的失業(yè)樹洞中看見了600位失業(yè)者,其中有運營、程序員和財務人員。
他們尋找了三位特別的失業(yè)者,一位劇團解散了四次的演員,最后當了外賣老哥;一位在服裝廠和地板磚加工廠工作的農民工,再也沒有了固定工作;一位曾經叱咤泰國的導游,當了網約車司機。
智聯招聘去年的數據,35-50歲的中年人求職同比增長了45%,而職位只增長了5%。
有些東西丟了,就再也找不回來了。而今年呢?
2022年第一季度,上海新車銷量為14.58萬輛。4月份為0。
到最后,都會幻化成美的的裁員對話:我覺得對不起,你覺得很慚愧。我再也無力負擔家庭深覺對不起;你因為斷臂求生愧對千萬無助的員工深感慚愧。
至于那些樂呵呵地看著資本家、剝削的大廠和沒有大局觀念的中小企業(yè)紛紛坍塌的年輕人,大約也沒有什么能阻擋他們荷爾蒙沖動所帶來的樂觀主義精神。
但是有一點我還是和俞敏洪有共同的看法:他們連退路都沒有。
至于我們,我們起碼看見過風景。你們連風景是什么,都無從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