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爭加劇物資消耗,更高效率的工業(yè)制造需求迫使工業(yè)加快發(fā)展,形位公差標準于二戰(zhàn)應運而生。形位公差標準的出現(xiàn)與應用,提高生產制造效率,加強機械產品的功能要求,優(yōu)化配合與互換性質,延長產品及配合件的使用壽命。
發(fā)展歷程
一、萌芽
十九世紀后期,為保證零件的互換性,零件公差產生,尺寸公差出現(xiàn)。在當時,給定的公差一般較大,設計與制造部門又相隔較近;每當出現(xiàn)問題,設計人員很方便與制造人員及時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,決定零件該如何生產。
尺寸公差的出現(xiàn),因寬泛的公差、近距離的技術交流等因素,并未對零件制造產生重要影響,從而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。
二、產生
直到二戰(zhàn)期間,零件的制造逐漸分包給供應商,設計部門離制造地點越來越遠,設計與制造無法再隨時隨地的交流;要求的制造公差卻越來越小,零件的裝配性和互換性的問題也就越來越突出。
因此,急需制定統(tǒng)一的技術標準和解釋,在設計時將其標注在圖樣上;從而減少設計、生產和檢測部門之間的爭議,提高工作效率,最大化零件的可制造性。
三、定義
此時,各種定義幾何公差的幾何語言的標準應運而生,隨著這些標準的發(fā)展、進化、演變及合并,195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(fā)布了關于形位公差框格注法的標準推薦草案,第一次向世界各國推薦框格注法,緊接著各國紛紛修訂本國標準。
ISO于1969年正式頒布了《形狀和位置公差第一部分概述、符號、圖樣標注法》。
各國標準
形位公差標準廣泛應用于設計、制造和質量檢驗部門,成為實現(xiàn)和理解供應鏈中產品技術要求的專業(yè)語言。
目前各國主要使用的形位公差標準有國際標準ISO(ISO 系列)、美國標準(ASMEY14.5M),國標(GB/T系列)和GM(通用)標準(A-91)。
形位公差的特征項目共14項,列于下表。
注:ISO標準公差特征項目的符號與ASME標準(美)、中國GB標準和GM新標準完全相同。
實際應用
形位公差的出現(xiàn),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率,加強機械產品的功能、優(yōu)化配合與互換性質,延長產品及配合件的使用壽命。隨著加工技術的發(fā)展,對工件的公差控制越來越嚴格,需求可靠的設備和系統(tǒng)來進行形位公差的檢測。思瑞測量PC-DMIS系列軟件功能完善,獲得權威PTB全面認證,符合ISO及ANSI/ASME標準的公差評判能力,保證測量精準可靠。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但有了“利器”不會使用,仍無法“善其事”。因此,學會使用機器操作與軟件從而進行工件測量分析非常很重要。思瑞測量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了一系列免費PC-DMIS培訓課程,課程中對形位公差進行詳細講解。上期華北天津辦PC-DMIS進階課程結束,量友們反映受益良多。本期寧波辦事處2017年8月28日-8月30日為期三天的PC-DMIS進階培訓公開課在火熱進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