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解問題和壓力向難題挑戰(zhàn),實際就是向壓力挑戰(zhàn)。
戰(zhàn)勝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,是善于把大難題化作小難題,將大的壓力,分解為小壓力。
一個人肯定一次吃不了一匹駱駝,但如果一次吃一點,不要太久也會消滅光。
學(xué)會分階段和分層次處理,“不可能”就成為了可能。
我有一位朋友當(dāng)部門經(jīng)理不到兩個月,就被提拔為副總經(jīng)理了。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成長型的公司,發(fā)展很快。他主管的業(yè)務(wù)特別繁雜。3個月下來,他瘦了很多斤,還因勞累過度住過一次院。
他每天加班加點, 可是,工作壓力并沒有減少,反倒越來越大。他十分痛苦,于是向我求助:
“ 我實在干不了啦。
每天一上班,腦袋里就塞滿了各種信息與想法,無法理清?;氐郊?,又睡不著,還是一團亂麻。再這樣下去,我非瘋不可。”他甚至想:要不,干脆就辭職算了。這位朋友的問題,很多職場中的人都碰到過,尤其對于那些剛剛擔(dān)任新崗位領(lǐng)導(dǎo)的人,感受更為明顯。
朋友是一個非常敬業(yè)的人,把事業(yè)當(dāng)成使命來做。但是,假如照他這樣下去,非垮掉不可。于是,我給他提了幾個建議,或許對你也能有所幫助。
( 一) “ 一次只愛一個”
這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麗莎修女的理念。
特麗莎本是歐洲人,后來由于想“以愛心治療貧困”,毅然來到貧窮落后的印度。她救助了4 2萬多個被人遺棄的人,其中不少是很多人不敢接觸的麻瘋病患者。這個數(shù)字,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天文數(shù)字。
在談到如何能創(chuàng)造這一奇跡時,特麗莎說了“一次只愛一個”:
“ 我從來不覺得這一大群人是我的負(fù)擔(dān)。我看著某個人,一次只愛一個,因為我一次只能喂飽一個人,只能一個、一個、一個??就這樣,我從收留一個人開始。
如果我不收留第一個人,就不會收留42萬個人,這整個工作,只是海洋中的一個小水滴。但是如果我不把這滴水滴進大海,大海就會少了一滴水。
你也是這樣, 你的家庭也是一樣,只要你肯開始??一滴一滴。”
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達(dá)到的目標(biāo),特麗莎卻達(dá)到了。只因為她學(xué)會了將問題和壓力分解,“一次只愛一個”地去做!
許多人就是由于恐懼壓力,所以向難題投降。戰(zhàn)勝難題和壓力的重要方法之一,就是善于把大難題化作小難題;將大的壓力,分解為小的壓力。
( 二) 有一個好的“上座之心”
“ 上座之心” 是禪宗的概念, 上座是為了要“悟”。要“悟”必須有一顆好的上座之心——“屏絕萬緣之心”。這是我針對朋友無法集中精力思考而提出的建議。
在開始階段, 思考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雜念紛飛,難以讓心沉靜下來。但思維要進入境界,首先就得讓心“沉下”。
飛行員是最需要集中精力的現(xiàn)代職業(yè)之一。他們說:在起飛和下降的時候,要保持精神的集中是最必要也最困難的。要集中精神,就得使心先安靜下來。一旦心沉得下來,就做到了一半的高度集中。
在中國古典兵法中,有這樣一條:“兵靜乃勝”,連用兵都要保持"靜"的原則,平常思維如何能不沉靜?為讓心沉下來, 就必須:
( 1)一開始思考(上座),就斬斷與思考之外的任何關(guān)聯(lián),只考慮與主題有關(guān)的事。
“上座之心,乃為屏絕萬緣之心”,要抑制被各種雜事誘惑或壓力“拉動”而離開的沖動。
(2)抑制一感到困難就立即想擺脫的想法。當(dāng)一有“去它的”,要起身走開或者想干別的事時,逼自己好好坐下,再集中到自己的問題上來。
(3)用重要感和緊迫感來強化思維集中。設(shè)想一下,如果你必須在3分鐘內(nèi)作一個重大決定,這個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未來的命運。即使你再馬虎,此時是不是也該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?不多,僅僅3分鐘,你得把握這至關(guān)重要的3分鐘。
(4)學(xué)會放松。實驗證明:過于緊張也會造成思想的不集中。因此,不妨給自己暗示,如“不過是想想問題而已, 不會殺頭, 也不會有什么其他損失! ”而當(dāng)思考太緊時,也不妨先放一放,松一口氣,再重新開始(但注意不要隔太長時間)。
( 三) 分階段處理問題
分階段,實際上就是把問題在過程中逐步量化進行處理解決。
一個人肯定一次吃不了一頭駱駝,但是如果一天吃一點,不要多久也會消滅光。
相當(dāng)一段時期內(nèi),科學(xué)家們認(rèn)為火箭肯定到不了月亮。因為經(jīng)過計算,一枚宇宙火箭要到達(dá)月亮,自重至少要達(dá)到1 0 0萬噸。按這種重量火箭是不可能上天的。但后來,有人提出“分級火箭”的概念,即將火箭分成幾級,當(dāng)?shù)谝患壍幕鸺龑⑵渌鸺偷酱髿鈱油猓醋孕忻撀?,減少重量,其他火箭可以輕松地向月亮逼近。由于分階段處理,不可能成為了可能。
(四)分層次
問題無法局限在某一個層次處理,但分成不同層次就好解決了。
1 8 7 2年,“圓舞曲之王”約翰·施特勞斯來到美國。當(dāng)?shù)赜嘘P(guān)團體立即來訪,請求他在波士頓指揮音樂會,施特勞斯答應(yīng)了。但談演出計劃的時候,他被這個驚人規(guī)模的音樂會嚇了一跳。
原來美國人想創(chuàng)造一個世界之最:由施特勞斯指揮一場有2萬人參加演出的音樂會。而一個指揮家一次指揮幾百人的樂隊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,何況是2萬人?
施特勞斯想了想,居然答應(yīng)了。到了演出那天,音樂廳里座滿了觀眾。施特勞斯指揮得非常出色,2萬件樂器奏起了優(yōu)美的樂曲,觀眾聽得如醉如癡。
原來,施特勞斯任的是總指揮,下面有100名助理指揮。總指揮的指揮棒一揮,助理指揮緊跟著相應(yīng)指揮起來,兩萬件樂器齊鳴,合唱隊的和聲響起。
因此可見,“分”是一種大的智慧: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除心理上的壓力,也能幫助我們將難解決的問題,順利解決。
越想放棄越不能放棄
許多歷經(jīng)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,感受“熬不下去”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要多。但是,他們總能樹立“成功就在下一次”的信念,并堅持到底。
不要抱怨播下去種子不發(fā)芽,只要你精心呵護,總會有收獲的一天。人和竹子一樣,往往也是“一節(jié)一節(jié)成長”。在你最想放棄的時候,恰恰是你最不能放棄的時候!
進取心是成功的根本,沒有一種向上向前的進取態(tài)度,任何成功都無從談起。但進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“道根善骨”,也要有堅持到底的堅忍力。
什么是堅忍力呢?
“堅”是堅持,“忍”是忍受,即在前進中遇到各種問題與困難時, 能咬牙關(guān)忍受,不達(dá)目標(biāo)誓不罷休。愛迪生說得好:“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曉得自己已接觸到成功,就放棄嘗試的人。”
人生總會遇到關(guān)口,這時候,會感覺到加倍的軟弱和無力,認(rèn)為自己不行了,便放棄,于是功虧一簣。
( 一) “ 成功就在下一次”
一位出版社的著名編輯,對工作十分負(fù)責(zé)。有一次,她組織編輯了一本暢銷書,為了達(dá)到最好的發(fā)行效果,她決心找人設(shè)計出最好的封面。
她采取招標(biāo)的方式,找了很多人設(shè)計封面。封面一個個拿上來了,又一個個被她否定了。按一般出版社的慣例,一本書的封面設(shè)計,有3到5個樣稿就可以做選擇了。但是她這次格外精益求精,竟然選了10多個樣本。
她的這種做法,連最挑剔的同行都覺得過分了:不就一個封面嗎?干嘛這樣較真呢?
她一共看了15個樣本,都覺得不滿意,無法作出最后的選擇。這時書籍出版的時間越來越緊了,不能夠再等了。她對自己說:看來只能放棄了,就從這15個中選一個吧。
但是, 這時心中有個聲音告訴她:即使有這么多的封面,可是真正需要的還是沒有找到。不能放棄!于是,她決定再堅持一次!當(dāng)?shù)?6個封面出現(xiàn)在她面前的時候,她喜出望外--不錯,就是它!果然,這本書有了這個封面,宛如錦上添花,很快暢銷全國。
事后,她感慨說:
“ 不管干任何事情,最關(guān)鍵的是不要輕易放棄--越想放棄的時候越不能夠放棄。當(dāng)你覺得再也無法突破的時候,你一定要逼迫自己更向前走一步,成功就在下一次!”
說得太對了。在工作中,一些人之所以沒成功,并非他們沒有努力,而是他們在遭遇到困難之后,在快成功的前夕放棄努力了。而最后成功的人, 總是抱著“成功就在下一次”的信念,繼續(xù)努力,最終柳暗花明。
( 二) 守得云開,守得霧散
著名作家歌德說過:“不茍且地堅持下去,嚴(yán)厲地驅(qū)策自己繼續(xù)下去,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,也很少不會達(dá)到目標(biāo)。因為堅持的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到?jīng)]有人能抗拒的程度。”
一般說“毅力”,“堅忍”是容易的。但“堅忍”的強度是否足夠,只有一個指標(biāo)--最后的效果。正如中國古語所言:“掘井九仞,而不及泉,猶為廢井。”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,只隔著一層薄紙--是否有足夠的韌性與耐性。
事實上,每遇到一次挫敗,就動搖一次信心,這是人之常情。但是偉人與凡人的不同,就在其動搖信心的同時,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。
許多歷經(jīng)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,他們感受“熬不下去”的時候,比任何人都要多。但是,即使感到“已經(jīng)熬不下去”時,也“咬咬牙再熬一次”,雖然是愈戰(zhàn)愈敗,但依然愈敗愈戰(zhàn),終于在最后一刻,看到了勝利的曙光。
孫中山號召大家推翻滿清帝國,在全國多次發(fā)動起義,屢屢失敗,最后別人譏笑其為“孫大炮”。但他還是號召同志堅持。最后,武昌城頭一聲炮響,終于結(jié)束了清朝的統(tǒng)治。
堅持到底的力量, 體現(xiàn)在方方面面。很多時候,堅持就是取得最后成功的根本:
哈維并非第一個提出血液循環(huán)理論的人,達(dá)爾文并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,哥倫布并不是第一個到達(dá)美洲的人,洛克菲勒并不是最先開發(fā)石油的人。
但他們都是最能拓進、最能堅持到最后的人,所以惟有他們獲得特別的成功。
( 三) 闖過去,外面是一片天
人和竹子一樣,往往也是“一節(jié)一節(jié)成長”:每過一道“坎”時,都充滿顫抖般的戰(zhàn)栗和緊張感,你會深深感到那種自我失去保護的痛苦,那種類似母親分娩的痛苦,你必須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來。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臺階,闖不過去,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。
因此,人生的“關(guān)鍵”時刻,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匯集到一起來的時候,你必然會比平時感到加倍難受。但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。如果缺少生命顫抖般的戰(zhàn)栗和掙扎感,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(guān)鍵點,最終難以有所成就。所以,你要勇于承擔(dān)那種“建設(shè)性痛苦”。
1948年,牛津大學(xué)舉辦了一個“成功秘訣”講座,邀請邱吉爾前來演講。當(dāng)時,他剛剛帶領(lǐng)英國人贏得了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的勝利。他是在英國人最絕望的時期上任的。贏得了這樣的勝利,他此時的聲譽可謂登峰造極。
新聞媒體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炒作,大家都對他翹首以盼。這天終于到來了,會場上人山人海。大家都準(zhǔn)備洗耳恭聽這位偉人的成功秘訣。
不料,邱吉爾的演講只有短短的幾句話:
“ 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:第一是,決不放棄;第二是,決不、決不放棄;第三是,決不、決不、決不能放棄!我的講演結(jié)束了。”
說完就走下了講臺。會場上鴉雀無聲。一分鐘后,會場上爆發(fā)出了雷鳴般的掌聲..
這是一個何等震撼人心的總結(jié)??!
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(fā)芽,只要你精心呵護,總會有收獲的一天。在你最想放棄的時候,恰恰是你最不能放棄的時候!■